电话:13661880482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AI资讯 > AI时事

深扒 | 全球10大模型背后是怎样的牛人团队?

来源:创智合力人工智能人才服务平台 时间:2024-04-24 作者:创智合力人工智能人才服务平台 浏览量:

如今,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大厂、明星独角兽,新兴大模型初创企业,都在争先恐后踏入大模型的浪潮。


业内人士也一直在努力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 OpenAI 打造出了震惊世界的顶级模型 ChatGPT(GPT-4)和 Sora?


事实上,除了优质的数据、充足的算力和高效的算法,断档式的技术及技术人才储备,也是 OpenAI 能够在大模型领域做到始终遥遥领先的资本。古语有云,得人才者得天下,这句凝聚着先人智慧的话语,不无道理。


因此,放眼整个大模型行业,最牛的大模型人才都在哪里?他们都有怎样的特点?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什么?


AMiner 发布了《全球十个大模型核心团队成员分析报告》,旨在为大模型领域的相关人员在今后的研究交流、人才引进提供参考。

13358421156194333.png


划重点版:

  • 核心成员年轻化,69%在40岁以下。尽管H-Index较低,但有成员具高影响力,H-Index达103,86人获“AI 2000全球人工智能学者”称号。

  • 华人在大模型领域具竞争力,国外团队中华人占18.7%。

  • 核心成员多来自世界著名高校,清华大学为唯一一所上榜的中国高校,占居重要地位。

  • 139位曾在中国高校就读的核心成员中,86位进入国际市场,表明中国高校教育得到国际认可。


十大模型基本信息

13358421275025075.png

报告基于AMiner开放平台,结合当下模型知名度和专家建议选取了全球十个大模型,对其团队进行分析,模型挑选如下GPT、Gemini、Claude、GLM、LLaMA、Qwen、Falcon、PaLM、BERT、T5。


报告挑选出十个大模型推出时发布的技术论文和报告2(共计22篇),根据报告的作者在AMiner平台查询出的学者作为十个大模型的核心成员,共计968位。其中报告覆盖最多的核心成员是来自Google的Gemini和来自OpenAl的GPT团队,分别为417人和262人。


核心成员年龄分布

大模型人才年轻化,中国注重培养新锐力量,青年成员(小于40岁)占比高达84%


全球十个大模型核心成员的年龄分布呈现鲜明特征。当下在中国的核心成员中40岁及以下占比高达84%,相较之下,美国和全球分别为67%和69%。中国学者在这一年龄段的TGI达到显著的122.9。数据表明挑选的十个大模型团队986人中核心成员呈年轻化趋势,中国核心成员更偏好集中于青年成员,表明了中国大模型团队对新兴力量的强烈关注。


在41~55岁年龄段中,美国主导,占比为32%,中国占比为16%。在大于55岁年龄段中,中国未有核心成员分布,美国有9位成员分布在这一年龄段。综合而言,大模型核心力量主要集中在年轻人才(<=40),且相较于美国,中国在大模型领域更注重挖掘和培养新兴力量。


13358421278311305.png


核心成员的教育经历

TOP10高校主要分布在美、英、中、印


从数据来看,全球十个大模型核心成员的教育经历主要集中在世界著名的高校中。前十个高校分布在美英、中、印四个国家,共计为十个大模型团队输送了573位人才,占总人数的59.2%。美国的加州大学系统(十院校)和斯坦福大学位列前两位,就读于该两大院校的核心成员共计207人,分别占据了11.7%和9.7%。数据凸显了这两大院校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方面不容忽视的地位。


此外,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高校中唯一跻身前列的人工智能人才智慧摇篮,位列全球第七,968位核心成员中48位就读于该校,占比5%。这显示出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教育质量和影响力。


同时,印度的印度理工学院也有不可忽视的人才贡献,968位核心成员中21位来自该校,占比为2.2%。这反映了印度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方面的积极努力。其他著名高校如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等也为十个大模型团队做出了可观的人才贡献。


综合而言,全球各大高校都在积极为人工智能领域输送人才,为模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13358421281967182.png


13358421286356078.png


华人影响力不容忽视

国外大模型团队核心成员华人占比达18.7%


报告数据显示,在挑选的十个大模型团队成员968人中,899位为国外大模型(GPT、GeminiClaude、LLaMA、Falcon、PaLM、BERT、T5)团队成员,在国外大模型团队中华人成员共计167位占比达18.7%。数据说明,华人在大模型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同时,国际一流科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为华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13358421291317879.png


中国培养的高端人才

最高学历曾在中国高校就读的核心成员86位进入国际市场


报告数据显示,在挑选的模型团队成员中,中国顶尖高校培养的华人人才一部分进入了国际顶尖机构968位核心成员中,有139位是华人且最高学历曾在中国高校就读。在这139位成员中,86位(62%)流入国际市场。数据说明,国际市场对中国高校教育水准的高度认可,在未来,中国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提升将有望吸引更多优秀华人回归或留在国内,共同推动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13358421295353046.png

核心成员中国教育背景人员国外就业动向图


核心成员学术影响力

成员主要集中在H-index35以内


数据显示,十个大模型核心成员的学术影响力(H-index)普遍集中在1-35间,该区间学者共计804位占968位核心成员的83.1%。这表明十个大模型团队大多数核心成员在学术领域的贡献力量相对较小。这种趋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核心成员可能更加集中于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而相对较少专注于学术出版和学术交流,从而在H-index方面分值不高。其次,团队中以青年成员居多,而H-index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较年轻的核心成员在这一指标上表现普遍较低。


13358421931393322.png

中、美、全球十个大模型核心成员H-Index分布


十个大模型团队中不乏学术贡献卓越的学者,其中有86人被评为AI 2000全球人工智能学者。下表列举了H-index前15名核心成员,最高H-index达100,对学术领域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13358421925273357.png

十个大模型核心成员H-Index Top15


GPT&Gemini大模型团队分析

报告中特别对当下大模型巅峰团队 GPT 和第一个原生多模态模型团队 Gemini 进行了详细的团队分析,重点结论如下:


GPT团队:

团队人才结构:262名核心成员,团队年轻化,华人占比达16.4%。

学术背景:美国顶尖高校为主要核心成员培养基地,加州大学系统排名一,占比高达17.1%(占团队262位核心成员)。

团队稳定性:团队中234位就职于OpenAl的核心成员中,18位离开,其中大部分联合创办了另一家领先AI公司Anthropic。

学术贡献:学术影响力(H-index)普遍集中在1-21间,但其中仍有36人被评为A1 2000全球人工智能学者,呈现出学术贡献保守但也有卓越贡献成员的特点。

01

GPT:当下巅峰模型

GPT(生成式预训练)系列自问世以来,一直处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前沿,推动了该领域的技术演进。特别是GPT-3,以其庞大的参数规模和卓越的语言生成能力,引发了广泛研究和应用探索。


GPT-4的推出更是引起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作为GPT系列的最新力作,GPT-4在模型规模、性能和应用领域上都有着显著的提升。其预估1.7万亿的参数规模使其成为推出之时最大的模型之一,为AI技术的演进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针对GPT团队的核心成员,分析他们的年龄分布、华人分布、就读院校、团队流动情况、以及学术影响力等,揭示GPT团队的人才结构、培养背景、流动趋势,以及在学术领域的影响程度,为研究者、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02

核心团队成员年轻化,华人占比达16.4%

GPT团队的核心成员共262人。数据显示,核心成员呈现出多样化的年龄结构,基本被年轻成员(小于40岁)覆盖,有190位成员,占团队总人数的72.5%。表明团队核心成员年轻化。团队中,同时覆盖了56位41~55岁成员及2名大于55岁成员,团队年龄区间较为广泛。


GPT核心成员中的华人成员共计43位,占团队成员的16.4%,分别分布在40岁及以下和41~55岁两大年龄段中,其中40岁及以下年龄段中华人较多,共计33位。


总体而言,GPT团队的核心成员年龄分布多集中青年阶段,华人覆盖比率高达16.4%。这种多元化的人才组成,为GPT团队带来了不同层次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视角,助力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创新。



03

教育经历

Top10毕业院校来自美国,核心成员学术背景优越

GPT团队核心成员的就读院校主要集中在美国的顶尖高校,就读院校的Top10高校的人数共189位,占团队总人数的72.1%,说明了这些院校为GPT研发团队贡献了不可小觑的力量,展示了GPT核心成员卓越的学术背景。其中,加州大学系统是最主要的培养基地,有43位成员就读于该系统,占团队总人数高达16.4%。其次是斯坦福大学,有40位成员就读于该校,占团队总人数15.3%。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也是该团队的重要培养源,分别培养了24位和21位GPT核心成员,占比分别为9.2%和8.0%。


此外,其他知名高校,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等高校也为GPT团队输送了大量人才。值得注意的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仅有的两所非美国高校上榜,占比分别为5.7%、3.8%


这一高校分布的特点表明,GPT团队更倾向于从美国的顶尖高等教育机构招募核心成员,显示了团队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高度依赖。且大部分GPT核心成员拥有相对卓越的学术背景。


13358421936423499.png


04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4 创智合力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沪ICP备2024052536号-1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昆阳路1508号2幢2层 EMAIL:service@aiosta.org.cn

用微信扫一扫